关于建构区材料投放、教师指导和评价的定律
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积木、纸盒等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构造一定的物体形象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不少老师会认为建构区就是把材料投放在那里,让孩子自由摆弄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NO!!千万别小看了建构区,它其实是幼儿园最有技术含量的区角,材料如何投放、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评价,往往都决定了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以及家长对幼儿园主观印象。
一、材料投放——积木、积塑
三种材料搞定建构区
1.建构区最最基础的材料包括三类:积木、积塑和辅助材料。
2.泡沫积木少放。
3.彩色积木少放。
4.单色积木不仅要放,而且要多放。
5.投放尺寸精确、相互间大小成比例的积木。
6.推荐使用积木:单元积木、大型空心积木。
7.积塑通常是单一主题搭建,且容易引发象征游戏(影响建构水平)
二、材料投放——辅助材料
8.辅助材料分两种:高结构辅助材料和低结构辅助材料。
9.中班和小班可以投放一些高结构材料,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建构的目的性和复杂性。
10.小班孩子不适合投放过多低结构材料。
11.、大班应以低结构材料为主。
12.过多的辅助材料会给大班孩子的建构游戏带来干扰。
13.大班不适合投放高结构材料,因为会导致他们的游戏水平降低。(合作游戏会减少)
三、材料投放——投放方式
14.积木应该按照形状分类摆放,不应该混杂摆放。
15.积塑通常不适合和积木摆放在一起。
16.积木分类摆放会提高孩子的建构水平(会出现更多复杂组合、会增加作品的复杂性、增强小班幼儿作品命名的一致性、延长游戏时长)
17.建构区材料投放丰富与否的评价标准是:孩子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数量。
18.什么样的材料孩子选择的频率高而且玩的持久?正确答案:有挑战性的材料。
四、教师指导
22.建构区中的建构方式有三种:自由搭建、命题搭建、模拟搭建。
23.建构区中老师最有格调的指导方式体现在模拟搭建中的指导。
24.模拟搭建中可以提供的范例包括:实物模型、老师搭好的范例、实物照片还有范例照片。
25.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提供不同的范例——小班可以提供范例;中班提供实物模型、范例和范例照片;大班提供实物模型、范例照片和实物照片。
26.建构区和集体教学区可以合用同一个场地。
27.建构区和角色游戏区要建在一起。
28.建构区需要设定进区规则。
五、评价
29.孩子用积木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包括建立数概念和形状关系的经验,以及拓展长度、面积、空间方面的经验。
30.孩子玩积木会经历下面几个阶段:
1岁半前摆弄材料;
1岁半到3岁,是平铺和垒高阶段;
3岁左右会垒高;
2岁到4岁,出现围合;
4岁后,出现精细装饰;5岁后出现建构模式。
31.除了“有水平”,还有很多可以评价孩子建构作品的方法。
32.评价幼儿建构作品的方法:
第一步:请小朋友介绍作品是什么,包括细节。
第二步:用30点中的发展规律分析建构作品的技巧。
第三步:分析积木搭建表现了哪些规则。
第四步:分析积木形状的组合。
第五步:观察孩子在建构过程中,使用积木的数量。
第六步:观察孩子的游戏时长。
用户登录